Hi,吾友。
很感谢各位同路人对 flomo 的支持,5 周年的领航员计划比我们预期的要热烈许多。
但也因为超过预期太多,导致准备不足,还请各位同路人多多包涵 🙇。
在 5 周年的直播中,我们详细阐述了 flomo 对于 AI 时代的看法,个人应该如何应对,以及如何规划未来的 AI 功能。如果当时你没来得及看直播,那么可以听听精剪版的播客,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。

除了领航员计划,flomo 的日常迭代其实也一直没有停下。正好趁着春天的尾巴,和诸位同路人讲讲哪些具体的变化。
AI 语音输入:记录真实思考的痕迹
flomo 的 AI 语音输入功能已经上线了,相信不少同路人已经用上了。
和其他产品不同,主要聚焦在:
-
快:小组件、长按图标、启动立即进入、捕捉灵感更迅速;
-
真实:保留原始音频和原文;用 AI 转写时,仅纠正错字和口癖,保留你的思考痕迹;
-
专注:不做会议纪要,聚焦于语音卡片笔记,方便与自己笔记关联。
目前产品还处于迭代中,比如蓝牙耳机支持、暂停、转写效率等都还在不停优化,也欢迎你点击录音文件右侧「原文」中的反馈更多其他需求。
不过开发这个功能时,我们卡住了许久。不在于技术,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「AI 生成」的内容。
最初,「AI 转写」功能名为「AI 润色」,提供三种模式:标准、一句话概述和结构化。

看起来司空见惯,毕竟许多 AI 工具都提供这样的功能。但拿到内部测试版用起来时,就发现了问题在哪里:AI 帮忙润色的太好了。
润色的好不恰好是一个 AI 的卖点么?单纯从产品的角度来看,的确如此,能让用户快速感受到 AI 的价值。但如果把时间拉长,就会发现这样「美化」过的内容,其实是一种负资产。
如果自己说出来的内容是磕绊的、不完整的、逻辑有瑕疵的,AI 能很方便地将这些缺陷都给抹掉,把内容变得更加精致但平庸地存起来。
随着时间推移,积累了太多这样美化过的内容后,自己是否会产生一种幻觉,觉得自己的思维是清晰的,表达是严谨的?
进一步来说,未来使用这些内容进行自我分析和复盘时,如何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呢?
当 AI 能处理所有信息时,人类为什么需要主动记录思考?只因为那些粗糙的、残缺的、跳跃的、遗憾的、片面的,才是真实的,才是我们作为人类,独特的价值。
flomo 应该帮助大家记录的,是自己真实思考的痕迹。
标签排序
前些日子做了不少用户调研,非常感谢大家认真的反馈,我们都有认真一条一条看过去。
提到最多的,当然是标签管理相关的问题,比如排序困难,操作复杂等等。所以我们提高了相关需求的优先级,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,标签排序第一个版本的功能已经开发完毕。
iOS/Android 的 App 已经提交,网页版已经发布,桌面客户端等劳动节假期回来应该也能好。
第一个版本没有做太复杂的交互,你可以通过侧边栏全部标签旁边的管理入口进入排序界面,然后手动拖拽并保存,侧边栏的顺序就会变化。如果不小心拖错了位置,可以点击下方恢复默认排序(字母顺序)。
目前还不支持跨级拖拽、直接修改标签名称、标签合并等功能。主要是希望能听到你在使用后的真实反馈。
欢迎点击排序页面右下角的反馈功能,和我们说说还有哪些标签管理的场景没有满足,我们会尽快迭代的。
速度、速度、速度
记录闪念,最重要的就是能快速捕捉。而恰好 flomo 的几位工程师,对启动速度和性能也有着极高的追求。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,他们做出了许多努力。
今年以来,各端已经陆续重构了列表加载性能、搜索性能、侧边栏性能、同步性能、标签修改性能等各项指标,以及升级了桌面端的基础框架,以便能让你记录更多时,产品依旧能有丝滑的体验。
不过也因为处理大量数据造成了部分小版本迭代过多,也请诸位同路人多多包涵。如果遇到极少见的缓存问题(比如标签删不掉),尝试重新登录通常能解决。
当然,如果你遇到任何卡顿或者不同步问题,请随时通过设置-反馈和我们沟通,我们会按照最高优先级来处理。以及请放心,你们的每条反馈,flomo 团队每个人都会看到 :)。

不断优化的体验:字体、字号和实验室
在调研中,收到不少用户反馈字体太小看不清,所以在移动端将字号选择增加至 8 个档位,同时在网页端和即将上线的客户端,也做了相关支持。
除此之外,各端也支持了跟随系统字体、行高(陆续上线)、等功能,也优化了大量 UI 细节,力求让你记录的每条笔记,能更优雅地呈现。

另外在 iOS/Android 中,开放了「实验室」功能,许多尝试中的功能会在此优先开放,目前上线的有:
-
自定义侧边栏:可以增加无标签入口,也可以隐藏如微信输入、每日回顾等功能的入口;
-
自定义工具栏(iOS):可以根据你的喜好自定义工具栏功能的位置;
其他还有更多好玩的实验性的功能,会随着新版本迭代上线~
彩蛋:flomo 的第三方 MCP 协议
感谢 MCP.so 的@idoubi 帮忙开发了 flomo MCP 协议,可以实现任意 MCP 客户端,以对话的形式创建笔记功能。你可以浏览他的公众号文章「开发 Flomo MCP,高效记笔记」。
也可以访问此网站在线体验:https://mcp.so/chat
具体效果可查看:https://mcp.so/share/4a7xthm9tmr8h0
最后
这些年来,我们除了通过 flomo 来回答如何更好地记录之外,也一直想帮助 flomo 的用户们,解决到底该记录什么的问题。
现在,我们有了一些小小的答案,期待这份答案与各位同路人早日相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