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Siri团队大换血,用户2026年能用上新Siri?

当全球科技公司争相用AI重塑产品时,苹果的语音助手Siri却因反应迟钝、功能单一被用户调侃为“古董级AI”。近日,苹果突然对Siri团队启动大规模重组——从Vision Pro团队抽调核心成员接管关键岗位。这场被外媒称为“技术急救”的调整,能否扭转Siri的困境?

管理层换血。据外媒披露,苹果新任Siri负责人Mike Rockwell上任后,迅速从Vision Pro团队引入多名技术骨干。

Ranjit Desai(前Vision Pro操作系统负责人)将主导Siri底层架构优化,目标解决响应延迟问题;

用户体验专家Olivier Gutknecht和系统架构师Nate BegemanTom Duffy组成技术攻坚组,推动Siri向统一的大语言模型转型。

为何选择Vision Pro团队?该团队在开发苹果混合现实设备时,曾攻克多项技术难关:实现传感器与显示系统的毫秒级同步;在本地化处理中平衡性能与隐私。这些经验恰好对应Siri当前的技术痛点:反应速度慢、多指令处理混乱,以及本地数据处理对AI进化的限制。

自2011年发布以来,Siri的架构逐渐暴露两大硬伤。

1.当前Siri同时运行两套独立系统。传统指令模块仅能处理“设闹钟”“查天气”等固定命令;大语言模型模块负责复杂任务,但尚未完全整合。用户若发出“明早7点提醒我吃药并同步给家人”的指令,Siri可能只执行前半部分。这种割裂导致错误率比竞品高出40%。

2.苹果坚持用户数据本地处理,虽保障隐私,却限制了Siri的深度学习能力。相比之下,ChatGPT等云端AI可实时更新知识库,而Siri的本地数据库更新周期长达数周。

根据苹果内部文件,重组后的团队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技术转型。

统一智能中枢:合并新旧系统,全面转向大语言模型架构。未来用户可以说:“把上周拍的猫咪视频做成表情包发群里”,Siri将自动分解任务并执行。

响应速度提升3倍:借助Vision Pro的低延迟技术,复杂指令响应时间目标从5.8秒缩短至2秒内。

端侧AI芯片突破:开发新一代专用芯片,在本地完成80%的AI运算。既能调用餐厅点评,又不泄露用户位置信息。

代价与风险:原团队三分之一成员调离核心岗位;部分计划中的功能推迟至2026年发布;工程师坦言:“这如同给飞行中的飞机更换引擎。”

用户何时能用上新Siri?

短期(1-2年)现有功能稳定性提升;测试版可能加入连续对话、多指令记忆等基础升级

长期(2026年起)早晨通勤时,一句“根据路况和会议安排,预约最合适的健身房时段”即可完成跨应用操作;旅行规划时,直接要求“查找明晚评分4.5以上、价格低于800元的临海民宿,并比价预订”

关键挑战:端侧芯片能否支撑复杂AI运算?严格隐私政策会否限制AI进化空间?

Siri的重组折射出苹果的AI战略焦虑。尽管2023年发布了Apple Intelligence平台,但其进展明显落后于谷歌、微软等对手。此次从Vision Pro团队调兵遣将,既是对技术短板的补救,也暗示着库克对AI赛道的重新布局。

行业分析师指出:“若此次改革未达预期,苹果可能在AI入口争夺战中彻底失去主动权。”这场技术重构的成败,或将决定苹果在未来十年的行业地位。

资料来自彭博社、The Information、苹果官方技术白皮书;图片来自苹果官网及网络